一年半时间,全村只办了9场酒席。
在安顺市普定县猫洞乡和谐村,这样的“冷清”曾令人难以想象。过去,该村酒席泛滥,攀比风盛行。而巨大的转变背后,是一场自下而上、村委引导、村民主导的移风易俗实践。
“以前一年至少要办七八十场酒?!彼灯鸸木葡笆⒖觥?,和谐村党支部书记王成伍印象深刻,“孩子满月、生二胎、考大学都要请客,甚至考个驾照、买辆新车也要摆几桌。有时你家摆18道菜,隔壁就得摆20道。比着办、比着还,弄得大家都苦不堪言?!?/font>
和谐村
和谐村位于猫洞乡西南侧,由10个村民小组组成,全村659户、2403人,曾因人情消费过重而“出名”。村里交通便利,地理位置优越,土地资源丰饶,但多年来,铺张酒席风气却成了压在村民身上的沉重负担。
一场酒办下来,少要几千元,多则几万元。收的礼又要一一还回去,经济上入不敷出,情感上也难以为继。在外务工的村民常常为了一场“礼数”舟车劳顿,来回折腾。而在家的村民,也频繁奔走于各类酒席间,农业节奏被打乱,庄稼难以顾全。
十多年前,和谐村便意识到酒席治理的迫切性,当时便推出了“四钵宴”,一开始取得了效果,但后来,滥办酒席又有所抬头。2022年,在充分总结早期试点经验基础上,村“两委”痛下决心,启动“整风”。通过召开院坝会、走访入户、集体讨论,广泛征求村民意见,最终确立了包括“四钵宴”在内的一整套红白事新规。
四钵宴
根据新规,除婚丧嫁娶外,一律禁止其他形式的酒席;婚宴最多只办一天,不超过20桌;丧事最多三天,不得超过30桌。同时,推出“白事一锅香,红事四钵宴”的操作标准。
“四钵宴”,即每桌仅设四道菜:一荤、一素、一烩菜、一汤。菜品统一、流程标准、成本可控,最大程度减少了盲目攀比和浪费。
“我们就是要破除讲排场、比阔气的老旧观念。过去吃饭是为了面子,现在讲的是节俭、讲的是理性。”王成伍说。
推行伊始并不容易。许多村民心里打鼓:一桌只有四道菜,会不会被亲戚笑话?别家办30桌,自己只摆20桌,会不会掉面子?
面对这些顾虑,村“两委”选择正面应对。一方面广泛宣传“四钵宴”的制度意义与社会价值,另一方面也给予办酒村民足够的“台面支撑”。
“村委会提前出公告张贴,写明办的酒席是按村规执行的‘四钵宴’,并通过音响喇叭在现场宣传。”王成伍说,“让大家知道,不是主人家没钱,是我们整个村都在‘改风’?!?/font>
为了制度落地,村里还成立了18人组成的“红白理事会”,涵盖10个村民小组,所有红白事均由理事会统一安排、全程负责。从菜品采购、场地布置,到分桌安排、收礼登记、卫生打扫,甚至主持流程,全部由理事会和志愿服务队“一条龙”完成。
志愿服务队由20名村民轮流值班,覆盖18至60岁人群。谁要是排班当天因事缺席,需请人代岗并支付80元补贴,确保服务不断档、流程不脱节。
在制度、组织与舆论的三重保障下,“四钵宴”逐渐赢得村民理解与支持。如今,大家已不再将“酒席规?!钡弊髅孀游侍?,而是以守规矩、讲节俭为荣。
“四钵宴”落地以来,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:过去动辄三五万的婚礼开销,如今每桌150元,20桌就能请完;一年下来,全村至少节省人情消费数百万元;村里再也没有因为“请谁没请谁”闹矛盾的事,红白事全由理事会操办,流程透明,群众服气;酒席不扰农时,村民专心搞生产,农业节奏不再被打乱;统一规范之下,邻里关系更加和睦,乡风文明逐步形成。
2025年,和谐村被评为“全国文明村镇”?!八牟а纭敝贫纫脖皇∥垦∥湫桶咐?,在全省范围内推广。
“别小看这四道菜,这是咱们村里人共同定下的规矩,约的是饭桌,动的是风气?!蓖醭晌樗怠?/font>
如今的和谐村,正以“四钵宴”为起点,向更美好的未来迈进。立足资源禀赋,村里大力发展特色产业:300亩龙须菜年增收50万元;“28安心养”模式带动农户参与集中养殖;“和谐百花桃”种植规模突破3000亩,群众腰包鼓了,日子越来越红火。
来源:天眼新闻